首  页 走进致远 德育经纬 教学之窗 教育科研 教师风采 特色课程 党建工会 后勤管理 牵手青奥 招生招聘  

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、自由、平等、公正、法治、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

教育科研  
·科研动态
·课题研究
·课题管理
·成果展示
·校本课程
 
您的位置:首 页 > 教育科研 > 科研动态
2013年度“影响教师的100本书”之TOP10评选揭晓(上)
发布时间:2013/12/27 8:41:42 发布人:admin 浏览次数:1818
    阅读,从选择一本好书开始。由中国教师报、中国教育新闻网联合主办,人民教育出版社协办的2013年度“影响教师的100本书”评选活动,从教师的需要出发,通过教师、专家和编辑的参与,认真遴选近两年出版的新书,评选出2013年度“影响教师的100本书”,其中的“TOP10”也于近日新鲜出炉。
    我们期待,广大教师能够在阅读本次所评选出的优秀图书中,追寻教育的核心价值,发现教育的真谛,持续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。

1、《PISA测评的理论和实践》
上榜理由:
   12月3日,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(OECD)全球同步发布2012国际学生评估项目(PISA)测评结果,上海蝉联阅读、数学和科学素养三项冠军。这一结果引发了国内外教育界与媒体的热议,而类似的事件3年前也发生过。2009年,上海首次参加PISA测评,在65个国家(地区)中取得了三项第一。
PISA是什么,测评结果怎样得出?为何能吸引全世界的关注,对我国基础教育又有何启示?
  《PISA测评的理论和实践》由PISA上海项目组秘书长陆璟撰写,介绍了PISA的研究目的,问卷设计框架,测试工具的开发和翻译,抽样、现场实施和评卷,以及上海PISA2009的主要结果对我国教育质量监测、课程和评价改革的启示等内容。
由于教育质量评价是专业性较强的研究领域,为了能够让更多的读者了解PISA测评的思想和方法,作者用简明的语言准确地表述PISA的技术要求,并用较为通俗的语言介绍上海的实施方法和结果,使读者能够从整体上了解PISA从设计到实施到结果报告的全过程。所以,本书不仅适合教育研究者、教育行政领导,也适合普通校长和教师阅读。
上榜感言:
    上海在PISA2009和PISA2012测评中,两度夺得全球第一,在国内外引发了各方人士的肯定与赞扬、批评与质疑。我将其分为6种观点:一是为上海学生的成绩和上海的教育感到骄傲。二是质疑样本的可靠性。三是认为考试主要反映了知识教育的结果,上海学生成绩好是因为应试能力强。四是觉得上海学生课业负担重,成绩好的背后代价很大。五是认为这是精英教育的结果。六是认为PISA测评本身有其局限性,不必过度解释。
   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我们能客观、理性地看待PISA测评及其结果,比夺得全球第一会更有意义。读懂了PISA,至少我们可以理解,上海的胜利不是错位竞争的结果,抽样和样本代表性能够经得起考验;可以明白,PISA测评并不等同于知识性的考试,上海的学生并不是书呆子,而上海的胜利也是政府多年来大力推动教育均衡的良性回报。
   书中,我跨出PISA测评本身,解释了PISA对于中国基础教育的意义,分析了其对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、课程和评价改革的启示等。相信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,阅读本书后都会大有收获。(作者陆璟)

2、《一盏一盏的灯》
上榜理由:
    教师会有什么样的幸福与趣味?他们是怎样获得勇气和智慧的?特级教师吴非对教师同行说:“我们也许不重要,但我们的工作关涉人未来的幸福,所以特别重要。”而本书正是描述几十位教师身上发生的真实故事。故事以叙述为主,注重还原现场和情境。虽然不是吴非自己的故事,但故事里的点滴真情和教育理念都是他想要传达的。这些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,以小见大、深入浅出,提炼出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、教育教学常识和教师职业道理,展现了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。
上榜感言:
    酝酿这本书的时间很长,但不是因为作者难觅,作者都是自然出现的——一想到应当出版这样一本书,那些和我一样的教师便像路灯似地,一个接一个地浮现在脑海。
    我们有共同的梦想,因为我们都看到了教育的艰难和美丽。曾几何时,老师们信任我,告诉我他们的故事,让我成为了一个幸福的倾听者。
    多年后,我找到曾讲故事给我的教师,请他们把当年感动了我的故事写出来,于是便有了这本书。让我感到愉快的是,很多教师读完这本书后都表示有过相同的经历和感受。于是,我面前又多了无数盏亮着的灯。同行的相同经历和感受让老师们肯定自己正在做的事情,而今日所做的一切会让未来变得更美好。
    我总觉得,中国教育需要一次文化启蒙,否则教师将长久地陷在希望渺茫的重复劳动中。谁来启蒙?当然是教师自己。只有自我启蒙,才能斫出生路,才会在行走中坚忍、勇敢。但是,有人认为,这需要对教师进行各种培训、测评和检查。事实上,没有一位优秀教师是培训出来的。真正优秀的教师,无一不是靠自觉学习和年复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成长起来的。
    阅读是教师自觉学习的主要途径,那些有阅读习惯的教师,知道寻找什么样的书,知道如何在苦痛中思考。他们不需要别人居高临下地指手画脚,只要看他们是怎样做的,看他们的课堂上发生了什么故事,就会知道真正有用的教育学理念始终形成于课堂。
    教师有勇气改变自己、自我启蒙,才不会因为教育存在很多问题而放弃努力,教育的含义也会因此而丰富。远离名利场,不等、不靠,自己创造,静悄悄地去做,像一盏灯,虽然无声无息,却能发光发热。一旦教师成为自觉的阅读者和写作者,他必然会成为能够发出光芒的思想者。这很可能就是中国教育的曙光。我常常想,如果教师心中充满光明,他将会成为怎样的一盏灯呢?在学生的未来生活中,会不会也拥有这样的光明?
    我想告诉老师们:你很重要,你做的事情很重要,你能照亮自己面前的路,你同样就能照亮课堂……(编者吴非)

3、《构建教育新模式》
上榜理由:
    课堂,从讲坛变成了论坛;学习,从碎片化变更为整体化;教育,从记知识变成了做事情;教师,从讲师变成了导师;心智培养和公共精神培养成为教育的核心目标……就这样,基础教育改革中让人们纠结不已的无数困局迎刃而解:当教育已不再是教知识而是教学习;当信息技术成为改变教育模式而不是强化教学的推动力量;当学生的权利意识、尊严意识、幸福意识开始觉醒;当校长、局长都开始致力于新教育模式的制度保障……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、愿景和路线以一幅前所未有的清晰面貌呈现在我们眼前。作者以深厚的学养、深刻的思考、多年来指导一线教育改革的实践经验,令人信服地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基础教育的新模式。
上榜感言:
    这本书能受到教师的认可,让我深感欣慰。但是,我最想得到的是校长的认可。因为在这场教育变革中,起决定性作用的只有一个人——校长。
现在,世界各国的教育同行们都在做一件事:为21世纪或者更远的未来,构筑新的教育范式、教育框架、教育秩序。我认为,每位校长都应该积极参与到这场改革中来,因为校长在尽享荣誉和地位的同时,还应该静听天职和良知呼唤。
好在我们有一大批的校长,他们无愧于自己的良知和时代赋予的职责。过去30多年里,在重建教育模式的伟大事业中做出最重要贡献的,是一批有信念、有责任、有胆识、有智慧的校长。
    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·科斯认为,中国的经济转型得益于两种力量,即政府引导和草根改革。他断言:“如果看不到中国改革的二元结构,我们就很难理解我们时代最伟大的故事。”教育何尝不是这样。
社会进步大体有两种方式,一是自上而下,所谓顶层设计。二是自下而上,所谓基层创新。邓小平说得更形象——摸着石头过河。毫无疑问,教育模式的重建属于第二类。所以,校长不要依靠顶层设计,不要只相信权威,也不要再找高考不改的借口。且看古今中外的教育发展史中的一次次改革,哪一次不是源于一所所学校、一个个校长。我深知教师的重要性。但是,涉及到教育结构、秩序、模式的变革,如果校长没想法、没行动,教师又能做些什么?改革文件在不断地下发,教育经费在不断地增加,办学条件在不断地改善,教师学历在不断地提高。然而,如果发生在教室里的行为百年不变,其他一切的努力又有何意义?
    所以,作为教育史的谱写者,校长们一定要行动起来,用勇气与智慧写下最闪亮的教育改革诗篇。(作者张卓玉)

4、《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》
上榜理由:
    《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》是美国纽约皇后区教师山姆·史沃普带领来自21个国家、说11种语言的孩子们开展创意写作的真实记录。在中国出版后,书中的案例在无数课堂和家庭生活中被重新演绎。一本好书就像一粒种子,可以开花、结果。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一粒种子如何生根发芽、开花结果的。
书中,读者可以看到作者对学生的尊重、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,以及作为个体所做的努力。这为正在思考如何让孩子真实地用文字表达自我的中国教育,提供了一条可实现的实践路径。我们欣喜地看到,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创意写作的队伍。
山姆·史沃普说:“即使在管理最为苛刻的学校,教师也可以每天挤出10分钟,传授一样自己最喜欢的事情……对于学生而言,也许就是这10分钟,他们就体验到了比长时间的练习和记忆更强烈的教育感受。对教师而言,这10分钟也将使教师变得更加幸福。”
    我们推荐教师阅读《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》,想借此向所有相信个人努力可以改变现实的实践者致敬,向因为学生寻找到真实表达而幸福的教师致敬。
上榜感言:
    一本关于发生在纽约的教学经验的书可以获得中国教师的青睐,让我很惊讶,同时也感觉非常荣幸——我的创意写作课程可以激发地球另一边的学生的想象力。想到这些,我心潮澎湃。
    我知道,以应试教育而著称的中国,已经认识到高风险考试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才能。然而,一向倡导革新与创造的美国,却正在强加给学生越来越多的考试,这令深知创意教学宝贵的美国教师无比沮丧。某天,我收到了一封温暖人心的邮件。发信人是我过去的一名学生,她现在也成为了一名教师,也是《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》书中的人物之一。她在信中告诉我,她现在才意识到我当年开设创意写作课是多么不容易。当时还是孩子的她,并没有觉得写作课有什么了不起。但是,她现在想让我知道“它起作用了”,因为当年的创意写作课让她开始用不同的视角看世界。对此,她心怀感激。这不仅对我意义重大,同时也证明老师们不是在孤军奋战。
教育是一项薪火相传的事业,每位教师都在传递前辈点燃的火炬,假如没有教师对我的谆谆教导,假如我没有阅读其他教育书籍,也就不会今天的这本书。(作者山姆·史沃普)

5、《父母的觉醒》
上榜理由:
   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博士沙法丽·萨巴瑞,将东方正念思想与西方心理学理论有机地融为一体,开创性地提出了“父母与孩子相爱互助、共同成长”的教育理念,并通过这本书给出了清晰、丰富的阐释。
    本书从心理学角度深刻探讨了父母自身问题与孩子成长的关系,指出孩子身上的问题往往是父母自身问题的折射。作者用智慧、平和、真诚的态度,科学、专业的知识,引领父母回归内心,摆脱成长过程中的精神创伤,发现被遮蔽与压抑的真实自我。
    在养育孩子的神圣旅程中,萨巴瑞为读者提供了一张详尽的地图,带领读者穿越情感与精神的复杂地貌。其深刻的教养之道不仅将孩子身体、思维、心灵的培养融为一体,也让为人父母者得到充分的成长和享受。
    作者认为,如果父母勇于摆脱过往的精神创伤,就能发现被遮蔽与压抑的真实自我,并与孩子形成深层次的情感纽带;如果父母能够放弃虚荣心、自负感、控制欲,尊重孩子的天性,接纳孩子的本真,就能与孩子建立起亲密、和谐的关系;如果父母愿意敞开胸怀,在实践中学习,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找寻答案,就能与孩子一起获得进步与拓展;如果父母勇于将自己投入一种完整的、充满觉醒意识的亲子关系中,就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真正给予他们帮助,避免“爱孩子却常常伤害他们”的情况发生。
    我们相信,由这样的父母抚养长大的孩子,不仅能获得发自内心的愉悦,还能发现宇宙的丰富多彩,并怀着好奇、兴奋与敬畏之心面对挑战。甚至当他们成为父母,也会教导自己的孩子如何生活得快乐与满足。
    本书不仅为父母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养策略,更为读者呈现了一种意义深远的人生哲学:父母唯有安顿好自己的身心,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。
上榜感言:
    能与这本书相遇是我们的幸运,而策划、编辑这本书的过程无异于一场充满启迪与感动的发现之旅。书中,莎芭瑞以对生命和爱的深刻理解与温暖信念,探索出一条美好的路径,让父母与孩子共同获得滋养与成长。
    在我们并不习惯深度探究心灵成长与自身种种关系的文化中,在教育问题深深困扰众多家庭的今天,这样的他山之石或许可以让我们收获颇丰。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,无论多么富有理智与自省精神的人,都难免会有焦虑无奈的时刻。我衷心地希望,《父母的觉醒》一书中文版的出版,能够为父母卸下一些包袱、打破一些迷思、带去一些启发,帮助父母与孩子彼此促进,共同成长。(策划编辑苏元)
  [关闭本页] [返回顶部]
校园云平台  OA办公平台  校内FTP  工资查询  报修平台  班主任工作室  校本课程网报平台 
29中高中  29中初中部  江苏省教育信息网公共服务平台  南京校园电视台  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  鼓楼区微课视频资源库  南京党建  南京教学研究室  南京市电化教育馆  鼓楼教育天地 
Copyright © 2009-2013 www.nj29zy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: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
技术支持:南京奥飞信息科技 网站备案号:苏ICP备05009756号-3
今日访问:16002  昨日访问:10321  访问总量:6192033